第 3 課 臺灣本島的海岸、離島與河川
南博士
● 岬灣:岬角是海岸向外凸出的地形,岬灣的形成多因於海水與風力侵蝕。
臺灣東北部強風多雨,千萬年的侵蝕風化,造就了多變的岬灣海岸地形。
一、海岸型態
1. 北部:主要為岩岸,海岸線曲折多岬灣,加上長期受風浪侵蝕,形成許多奇形怪狀的岩石。
2. 西部:主要為平直寬廣的沙岸,有些出海口會形成溼地、沙洲或潟湖(由沙洲和陸地圍成的水域),潟湖內風浪較平緩,是發展近海養殖漁業的重要地點。
3. 南部:主要為珊瑚礁海岸,因恆春半島氣候溫暖,適合珊瑚生長,政府設立墾丁國家公園加以保護。
4. 東部:多為斷層海岸,離岸不遠處水深即達數百公尺,海岸線筆直陡峭,懸崖峭壁壯闊雄偉。
二、離島特色
類型 /項目 |
火山島 |
珊瑚礁島 |
大陸島 |
島嶼 |
澎湖群島、蘭嶼、綠島、龜山島 |
琉球嶼、東沙島 |
金門列島、馬祖列島 |
產業 |
早期離島居民多以漁業為生,近年來積極發展觀光業 |
1. 分布:東部的河川有蘭陽溪、秀姑巒溪和卑南溪等,流入太平洋;西部的河川有淡水河、濁水溪和高屏溪等,流入臺灣海峽。
2. 特性:坡度陡、長度短、流速快、含沙量高(因地質脆弱加上侵蝕作用劇烈)、季節流量變化大。
四、河川與生活︰河川是臺灣最主要的水資源來源。
1. 水庫優點:部分河川上游興建大型水庫,以供民生、農業、工業與發電等用水。
2. 水庫缺點:改變當地生態。
社會放大鏡:一起「看見台灣」
1. 拍片動機:導演齊柏林希望藉由影片呼籲人們愛惜土地。
2. 探討議題:在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。
補充影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