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 課 臺灣的文化傳承與創新
南博士 ● 反共文學:又稱「戰鬥文學」,為臺灣在民國 40 年代的特有文學形式。特色是以「反中國共產黨」作為創作主軸,在當時相當受歡迎。 |
一、臺灣的文化特色
1. 文化的定義:人類活動過程所產生的成果;歷史、語言、生活習慣、藝術風格、行為規範、宗教信仰等都屬於文化的範圍。
2. 特色:臺灣位處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交會處,加上不同族群先後移居,使臺灣的文化融合各族群的內涵,在不同族群文化的交互刺激下展現創新活力。
二、飲食文化
1. 說明:由不同國家、族群的飲食傳統融合與創新而成。
2. 特色:豐富的飲食型態(如北方麵食、閩南小吃、美式速食、日本料理)與多樣的用餐環境(如夜市、路邊攤、百貨美食街)。
三、宗教文化
1. 特色:展現多元與包容
2. 宗教種類
(1)佛教與道教。
(2)地方民間信仰:多融合佛教與道教的內涵。
(3)基督宗教:分為天主教與基督新教,是最早進入臺灣的外來宗
教,長期投入教育及社會救助工作。
(4)伊斯蘭教:較晚傳入臺灣,但因近年臺灣新移民人口眾多,在
都會區已有不少信仰人口。
四、藝文創作
項目/類別 |
藝術創作 |
文學創作 |
||
時期 |
戒嚴時期 |
解嚴後 |
戒嚴時期 |
解嚴後 |
特色 |
◆傳統中國藝術 ◆現代藝術風格
|
◆創作題材開放 ◆創作形式多元 ◆通俗大眾文化
|
◆反共文學 ◆鄉土文學 |
◆母語文學 ◆網路文學 ◆新型態文學
|
代表 人物
|
◆書法家于右 任 ◆中國山水畫 大師張大千 ◆抽象畫家李 仲生
|
|
鄉土文學家鍾 理和、黃春明 (著有兒子的 大玩偶) |
|
社會放大鏡:求新求變的臺灣布袋戲
※ 布袋戲的發展
1. 起源:清領時期,漢人移民引進臺灣。
2. 早期:從肩擔戲臺、戲棚演出,發展為電視節目。
3. 今日:結合各種創新做法,如舉辦「國際偶戲節布袋戲 Cosplay 走秀」活動、配合電腦科技和西方管弦樂製作成電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補充影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九天民俗技藝團 勇闖撒哈拉台北清真寺的伊斯蘭齋戒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