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元五 清領前期的臺灣
第 1 課 清領前期的消極統治
一、唐山過臺灣
1.
背景:西元
1684 年,臺灣正式被清朝政府納入版圖。
2.
施政方向:防止臺灣再次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。
3.
做法
(1)清朝政府強制鄭氏家族與官員眷屬遷回中國大陸原居地。
(2)規定駐臺官員與軍隊三年輪調一次。
(3)頒布限制漢人來臺的法令:如「渡臺禁令」規定渡臺必須經過申
請且不准攜家帶眷,已來臺者不能接濟親人到臺灣。
4.
結果:當時福建、廣東兩省人口眾多,耕地有限,居民謀生不易,且因臺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距離較近,吸引兩地人民來臺開墾。雖然政府訂下嚴格的限制,有些人還是選擇冒險偷渡到臺灣尋求發
展。
二、土地開墾
1.
取得土地所有權的方式
(1)申請開墾執照:取得許可後成為「墾戶」,招募農人進行開墾。
(2)正式取得所有權:收成後納稅給政府,才取得土地所有權。
2.
開墾組織:如新竹的金廣福公館(位於新竹縣 北埔鄉,是清領時期招收墾戶、徵收租金的辦公處所)。
3.
開墾過程的衝突
(1)起因:漢人在開墾過程中常侵占原住民的土地。
(2)防範措施:清朝政府劃分原住民與漢人的界線,禁止漢人跨界開
墾,如地方政府於交界處立石碑(漢番界碑)。
(3)結果:漢人仍利用通婚等手段繼續擴大墾地,影響原住民的生存空間。
三、水利建設:官方與資金雄厚的墾戶會興建大規模水圳。
項目/名稱 |
瑠公圳 |
八堡圳 |
曹公圳 |
所在地 |
臺北 |
彰化 |
高雄 |
興建者 |
墾戶 |
墾戶 |
官方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