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 課 積極治臺與現代化建設
一、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的經營
1. 牡丹社事件
項目 |
說明 |
背景 |
十九世紀中期後,列強多次企圖利用國際糾紛,將勢力伸入臺灣,促使清朝政府對臺灣的統治態度轉趨積極
|
起因 |
西元 1874 年,日本以琉球船民在臺灣
恆春地區被當地原住民殺害為藉口,派兵攻打臺灣
|
結果 |
清朝政府派沈葆楨統籌臺灣事務 |
2. 沈葆楨的治臺措施
(1)軍事:在臺南興建新式砲臺,防止敵人從海上入侵。
(2)行政管理:奏請新設臺北府和恆春縣,興建恆春城。
(3)交通
˙建設:開通貫穿臺灣東西的橫貫道路,如八通關古道。
˙目的:加強對原住民的管理。
二、臺灣建省與現代化建設
1. 臺灣建省過程
(1)中 法戰爭爆發:西元 1884 年法國將領孤拔率軍進攻臺灣,清朝
派遣劉銘傳負責防衛。
(2)影響
˙清朝政府體認到臺灣在東南海防的重要地位。
˙西元 1885 年,清朝宣布臺灣建省,任命劉銘傳為首任巡撫。
2. 劉銘傳的經營
項目 |
說明 |
行政管理 |
◆調整行政區劃以加強統治 ◆清查土地稅賦,擴充臺灣的財政收入 |
軍事 |
◆修築基隆 海門天險(二沙灣砲臺) ◆改建西嶼西臺,加強對澎湖的防護 |
交通 |
◆興建鐵路 ◆購買臺灣第一部蒸汽火車「騰雲號」 ◆購置輪船,開闢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航線 |
通訊 |
◆架設電報,改善臺灣對外聯絡管道 ◆開辦郵局,創設郵政總局(現今臺北郵局) |
教育 |
設立新式學堂,讓臺灣人民學習科學、算術等西式教育,培育人才 |
3. 結果:經過沈葆楨、劉銘傳先後主政下,臺灣成為清朝境內較為進
步的地區。
社會放大鏡:百年傳承好茶香
※ 臺灣製茶產業發展
1. 種茶
(1)起源:清領前期從武夷山移植到北臺灣丘陵地(今新北市的深坑、臺北市南港和文山一帶)。
(2)優勢:丘陵地氣候與溫度適宜,又有雲霧滋潤、水氣密布,相當適合種植茶樹。
2. 製茶
(1)流程:採茶→萎凋→浪菁→揉捻。
(2)著名茶種:包種茶、白毫烏龍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補充影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鴉片戰後 台灣被迫開港 從歷史走來 第九集 開港
沈葆楨調兵 三路開後山 從歷史走來 第九集 開港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